大冶市金牛誠信中英文學校是2005年經(jīng)湖北省教育廳、大冶市教育局審批注冊的一所民辦學校。學校位于大冶市金牛鎮(zhèn)政府西側100米(原西山小學),占地40余畝,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利,是理想的讀書求學場所。學?,F(xiàn)以原陳貴鎮(zhèn)南山中學校長柯昌余先生為首,由一批年富力強、教學、管理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于2007年7月租賃下來辦學管理。經(jīng)過將近一年的努力,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良好的教風、學風已經(jīng)形成,得到了學生的好評、家長的贊許、社會的認可,是大冶地區(qū)不可多得的一所全封閉、全寄宿制民辦學校。
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金牛鎮(zhèn)高河初級中學坐落在湖北省黃石市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干、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大批優(yōu)秀教師,有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全國優(yōu)秀體育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tài)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huán)活動的嘗試到創(chuàng)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xiàn)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贊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始建于1951年。從2004年開始,西畈初級中學師生同舟共濟,力挽狂瀾,再展雄風,一路過關斬將,中考升學率、綜合測評又長居全市前列,連續(xù)7年保持升大冶一中人數(shù)達20人以上,升重點高中人數(shù)達100人以上,教育質量再度出現(xiàn)新高潮。2005年,朱端啟任校長。2007年考重點高中以上113人,其中黃石二中11人,大冶一中26人,與大冶農(nóng)村中學相比,橫向躍出5個名次。
學校是國有企業(yè)主辦的一所全日制學校。地處鄂贛交界的陽新縣金牛鎮(zhèn)境內,距黃石市區(qū)102公里,是黃石市最偏遠的一所學校。學校于1970年9月創(chuàng)辦,校園面積達6162.75平方米,建筑面積達4224.6平方米。學?,F(xiàn)有學前班、小學、初中共10個教學班,360名學生,教職工27人,其中高級教師7人,中級職稱教師15人,初級職稱教師5人。
英才輩出的茗山中學位于綿延起伏的大茗山東麓,與茗山鄉(xiāng)政府大院隔隴相望,地處茗山鄉(xiāng)的中心腹地,是茗山鄉(xiāng)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和播撒文明的圣地。 茗山中學辦學歷史悠久,始建于1951年。解放初,位于彭家祠堂的“大茗鄉(xiāng)中心國民小學”與位于白石祠古寺內的“白石祠小學”合并而成的“大茗鄉(xiāng)白石祠完全小學”是茗山中學前身。大茗鄉(xiāng)白石祠完全小學第一任校長為陳金麟,校址是一座破舊的白石祠古寺,教室設在舊社會慈善機構的“育嬰堂”和當初茗山公所的辦公室,一廟一堂并排,左邊是廟,右邊是堂,后又在附近朱周井村租設兩個教室共開5個班,近300人。1952年春,擴大至9個班,在朱周井村增設4個班,學制為“四二制”,初小4年,高小2年。1954年校長為李超。翌年春,擴建校舍,大部分教學班得以集中,并分設中、高年級,已有10個教學班,學生達550人。1956年校長為余舜林,學校仍處在艱苦的草創(chuàng)期。 1957年貫徹“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校長陳緒忠再次擴建校舍,又添加教學班,全校11個班,學生增至600余人。是年,學校正式命名為“茗山白石祠小學”。1958年合班并校,將洋湖片、楊橋片部分小學合并到茗山白石祠小學,合并后校名更改為“白石祠中心小學”,教學班猛增至32個。學校分為本部和分部,分部設在晏莊村和朱周井村,本部增設一個初中耕讀班。1958—1961年,學校經(jīng)歷了開辦“掃盲班”、“勤工儉學”、“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開門辦學”等歷史變遷,但無論歷史的車輪轉到哪一個站點,茗山中學的教育先賢總是秉承茗山人民勤苦、執(zhí)著、智慧的特質,一步一個腳印,一行一束鮮花,開拓著茗山的文明史。1960年至1962年是我國國民經(jīng)濟處于暫時困難時期,班數(shù)壓縮,學生減少,但學校仍有10個班的規(guī)模。 1962年,白石祠中心小學,趙正新任校長,這年教學測評,學生成績居全縣之首。由于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在大冶縣教育質量測評的總結表彰會上,原黃石市教育局局長邵浩同志情不自禁地稱贊:“茗山白石祠小學是大冶的深山之花?!睆拇恕吧钌街ā钡拿雷u便成了白石祠小學的代名詞。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開始,1966屆畢業(yè)生返校鬧革命,開辦初中班,時稱返校班。次年,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演出名噪一時,倍受群眾喜愛。由校長張弛、主任朱超群主演的漢劇《智取威虎山》,曾演遍礦山區(qū)和金山店、梅山、靈鄉(xiāng)、陳貴、朱山等公社。1968年學校正式開設3個初中班,校名更為“白石祠中小學”。 1969年,全國性的教育體制改革,小學改為“五年一貫制”,下放大隊辦,實行民辦公助,校名改為“白石祠中學”,漸次成為獨立的初級中學。1975年開辦高中班。1977年高中班遷至彭晏如村,新建茗山高中,高中開始獨立辦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遍神州大地,更給教育事業(yè)帶來了勃勃生機。1978年,“茗山中學”正式掛牌,各大隊小學戴帽子的初中班都并入茗山中學,書記是陳全福、校長為汪云初。1979年,在大冶頗有影響的茗山高中由彭晏如村遷往茗山中學所在地,與茗山中學一墻之隔。1982年,創(chuàng)辦5年之久的茗山高中被壓縮(全縣20所高中只留10所),并入茗山中學,學生1100余人,教職工52人。80年代,茗山中學無論是在建設規(guī)模,還是在教育教學質量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fā)展。 90年代,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茗山人民辦學熱情空前高漲, 出現(xiàn)了一個“全黨動員、全民動手、集資辦學、捐資助教”的喜人局面。1995年新建4層教學樓,開設29個教學班。是年9月,原茗山鄉(xiāng)洋湖中學、楊橋中學初三年級合并到茗山中學,初三學生達500多人。翌年,合并初二,全校學生總數(shù)達2000多人,洋湖中學和楊橋中學部分骨干教師調往茗山中學,使茗山中學師資力量進一步壯大。此時,茗山已擁有一座建筑面積達3400平方米教學大樓和一座建筑面600平方米的三層學生宿舍樓。1997年,茗山中學教工宿舍樓、水塔、變壓器房、廁所、圍墻、運動場等附屬工程進一步興建和完善,教學儀器、圖書和體育器材也不斷地添置。1996年至1997年兩年間,政府共投入202.4萬元,辦學條件徹底改觀,茗山中學“普九”一舉達標。1994年至1999年,連續(xù)多次被評為“大冶市初中教育優(yōu)勝單位”。1998年至2005年,柯尊寅任書記兼校長,有教職工107人,中高級職稱34人,大專以上學歷72人??缛胄率兰o,茗山中學教學質量曾出現(xiàn)過短暫滑坡,但從2004年開始,茗中師生同舟共濟,力挽狂瀾,再展雄風,一路過關斬將,中考升學率、綜合測評又長居全市前列,連續(xù)7年保持升大冶一中人數(shù)達20人以上,升重點高中人數(shù)達100人以上,教育質量再度出現(xiàn)新高潮。2005年,朱端啟任校長。2007年考重點高中以上113人,其中黃石二中11人,大冶一中26人,與大冶農(nóng)村中學相比,橫向躍出5個名次。 如今的茗山中學,在黨委政府的關懷和各界同仁的支持下,2008年又新建一棟學生公寓和一棟教師公寓,改建師生食堂一處。2009年經(jīng)多次測定1995年建的教學大樓為危房,2010年政府斷然決定撤除,新建起一座高大雄偉的五層全框架、防震的現(xiàn)代化教學大樓,總耗資近500萬元。學?,F(xiàn)有學生1200余人,專任教師近100人。 茗山中學的昨天是光榮的。這塊貧脊的黃土地,曾為祖國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如彭清華、劉石泉、柯良棟等,無愧于“深山之花”的美譽。 茗山中學的今天是輝煌的??缛胄率兰o,連續(xù)7年考入大冶一中人數(shù)居全市前列。近幾年又為清華、北大先后輸送了汪腰強、彭國良、柯振邦等優(yōu)秀學子,為茗山這塊寶地再添異彩。 茗山中學的明天是燦爛的。有各級政府和各界同仁的厚愛,茗山中學將繼續(xù)弘揚老一輩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傳統(tǒng),汲取茗山人民的智慧源泉,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合著時代的鼓點,去實現(xiàn)更大、更新的跨越!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關于華圖
新手指南
網(wǎng)站產(chǎn)品
公眾號
視頻號
備考群
投訴建議:
電話:400-8989-789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