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2-01-17 15:12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它的形成受當時人道主義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在批判和繼承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等學派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與其它心理學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潛能、經驗、價值、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實現。人本心理學的形成,為人類了解自己樹立了新的里程碑,為心理學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馬斯洛、羅杰斯、羅洛·梅和布根塔爾。1956年4月,馬斯洛等人發(fā)起并創(chuàng)立了人本主義研究會組織,第一次討論了人類價值的研究范圍。1962年,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會在美國成立,這標志著人本主義心理學正式誕生,布根塔爾擔任了第一任主席。人本主義和其他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并強調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稱為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歷程,以發(fā)展人性;注重啟發(fā)學習者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和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fā)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一方面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改善心理健康,促進個性發(fā)展。
1、人性本善論
人性本善論是人本主義基本的人性觀,也是人本主義的動機論與人格論的出發(fā)點和理論支柱。它認為人的天性中就有實現自己的潛能和滿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傾向。動物在向人進化的過程中,就顯出人性的自然性的一面即友愛、合作和創(chuàng)造等潛能。他們認為,在適當的成長和自我實現的環(huán)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現為中性。人性的惡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滿足,自我實現的環(huán)境被破壞而引起的。羅洛·梅還認為人性既善也惡。正是因為善與惡、美與丑、快樂與痛苦等積極與消極的這種兩極辯證關系才使人生有了動力和深度。另外,馬斯洛還提出愛是人類的本性,是一種健康的感情關系,需要雙方相互理解和接受。
在單選題中如果題干描述“研究人的本性、潛能、經驗、價值、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實現。”或者“人性本善論”,則體現的是人本主義理論的觀點。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動機理論,馬斯洛認為,動機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需要是產生動機的源泉。需要的強度決定著動機的強度,但只有最為強烈的需要才形成人們的主要動機。馬斯洛還將需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這類需要是人的低層次需要,經歷著由低到高的發(fā)展過程,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人們才會產生新的高一層次的需要,這些需要得到滿足后就停止需要;第二類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人的認知需要、審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是人的高級需要。與低級需要不同的是,這類需要越被滿足就越產生更強的需要,沒有嚴格的等級高低關系。馬斯洛主張,低層次需要是高層次需要的基礎,各層次需要的產生與人的發(fā)育階段密切相關。
在單選題中一般以舉例子的形式考察,題干中出現饑,渴,衣,住等字眼,對應的就是生理需要;題干中如果出現人身安全,健康保障,道德保障,工作保障等字眼,對應的就是安全需要;題干中出現被人愛與熱愛別人,交友,被團體接納等字眼,對應的就是歸屬于愛的需要;題干中出現自尊,受到被人尊重,認可自己實力和成就,渴望賞識與評價等字眼,對應的是尊重的需要;題干中出現追求自我理想,發(fā)揮自我潛能和才能,創(chuàng)造力等字眼,對應的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簡答題中會直接提問“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3、馬斯洛內在學習理論
馬斯洛認為外在學習是單純依賴強化和條件作用的學習,其著眼點在于灌輸而不在于理解,屬于一種被動的、機械的、傳統(tǒng)教育的模式。馬斯洛批判傳統(tǒng)的學習是一種外在學習,學習活動不是由學生決定的,是由教師強制的。馬斯洛認為,理想學校應反對外在學習,倡導內在學習,所謂內在學習就是依靠學生內在驅動,充分開發(fā)潛能,達到自我實現的學習。這是一種自覺的、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模式。這種教育的模式會促使學生自發(fā)的學習,打破各種束縛人發(fā)展的清規(guī)戒律,自由地學他想學的任何課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單選題題干中如果出現內在學習和外在學習,考生要知道馬斯洛倡導內在學習,批判外在學習,主要考察人物的觀點以及對于知識的理解。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寧夏分校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