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宏副局長聽取學校情況匯報,肯定學校近幾年取得的成績,并就今后工作提出了四點意見: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學校要借異地遷建的機會,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積極籌措經費,加快建設步伐,推動學校新發(fā)展。二是面向全體學生,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要根據學校實際,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程、課堂、課外活動之中,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應有的尊重,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三是大力加強校園安全保衛(wèi)工作。要落實安保人員和經費,排查事故隱患,加強人防、物防、技防,開展安全教育,全力做好校園安全保衛(wèi)工作。四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培訓,特別是通過聯(lián)片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隨后張志宏副局長還慰問了教師,為他們帶去節(jié)日的問候。
樂清市虹橋鎮(zhèn)第六小學是“浙江省標準化建設學校”、“溫州市示范小學”、“樂清市教科研基地”、“樂清市紅領巾規(guī)范校”(優(yōu)秀獎)、“樂清市教學規(guī)范管理校”(優(yōu)秀獎)、“樂清市平安校園”。位于中國電子基地虹橋鎮(zhèn)南部的琴山下,虹河畔。學校創(chuàng)建于1932年,新中國成立后屬樂清縣虹橋區(qū)東聯(lián)鄉(xiāng)中心小學,下轄九所完全小學。1993年5月“撤縣設市”后更名為虹橋鎮(zhèn)第六小學,2000年實現遷擴建后,相繼撤并港沿小學、西塘小學、埭下小學、凰岙小學、信岙小學、水坑小學等。 學?,F占地面積20008.13平方米,建筑面積7070平方米。教學班21個,在校生872人;教職員工49人,專任教師48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31人,大專學歷10人,中師學歷8人。小教高級教師28人,市級骨干教師2人。 學?,F建有標準的100米直跑、200米環(huán)跑運動場和舞臺;配有學生計算機房、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廣播室等專用室;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落實和開展,學校還建有少先隊室、衛(wèi)生室、心理健康咨詢室等,學校裝有自控大功率發(fā)電機、網控工程、智能播音系統(tǒng)、校園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各類儀器按省定Ⅱ級標準配備。學校始終以“謀求發(fā)展,構建和諧”為精神,以“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為工作目標,以“快樂學習,學習快樂”為辦學宗旨。在教育、教學、教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全市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學校始終以 “謀求發(fā)展,構建和諧”為精神,以“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為工作目標,以“快樂學習,學習快樂”為辦學宗旨。在教育、教學、教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全市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象山縣石浦鎮(zhèn)昌國小學,地處象山半島南部,緊靠旅游勝地中國漁村,創(chuàng)建于1899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學校有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96人。學校下轄幼兒園一所。在校教師37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10人,67%教師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幾年來,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依照"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興校、特色立校"的辦學思路,堅持"全面發(fā)展打基礎,培養(yǎng)個性育人才"的辦學宗旨,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多次被評為象山縣先進學校,是象山縣文明單位、寧波市首批示范性文明學校、浙江省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
一個讓孩子吸取知識、甘露的搖籃,一片放飛金色希望的天空,一個讓少年兒童欲望展翅的地方—柳市鎮(zhèn)第七小學。這所公辦學校在新世紀的曙光中,璀璨奪目。學校座落在環(huán)城東路北首,蘇呂、呂岙、蘇岙三村環(huán)抱,北靠104國道,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環(huán)境清幽。學校占地面積19畝,擁有2幢教學樓、綜合樓、宿舍、餐廳及200米標準環(huán)形跑道的操場,校內還擁有科學實驗、信息網絡、體育藝術、圖書閱覽、醫(yī)療保健和營養(yǎng)膳食等現代教育教學設施與生活設備。校舍明亮寬敞,校園綠化清新怡人,確是一所理想的素質教育實驗基地。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具有一支充滿活力、高素質、年輕化的教師隊伍,大專以上學歷占95%。自創(chuàng)辦以來,在全校教職工的不懈努力下,各方面均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我校教師在各級教壇新秀評選、優(yōu)質課評比中屢屢獲獎;教師論文評比僅2001、2002年度就有多篇獲得省、市乃至全國一等獎。 為妥善解決外來科技及務工人員的子女入學問題,減輕外來職工經濟負擔,為柳市鎮(zhèn)的企業(yè)騰飛,市場繁榮提供有力的保證。 新的學年,我校將以“竭力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培養(yǎng)新世紀合格人才為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拼搏,為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龍觀鄉(xiāng)金谷小學的前身是后隆小學,在全鄉(xiāng)學校網點布局中,為了提高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再說原三所學校已破舊不堪,到了不得不改造的時候了,為此在2002年撤并了后隆小學、古山小學和金溪小學,在原后隆小學的地址上,由鄉(xiāng)政府、區(qū)教育局、三星集團出資近百萬元新造了三層教育樓,因三所學校所在地理位置于金谷坑,所以新落成的學校改名為:龍觀鄉(xiāng)金谷小學,教育樓被命名為“奧克斯教育樓”。二年來經過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已初成規(guī)模,學校環(huán)境煥然一新。 金谷小學設有計算機室、圖書室、自然實驗室,現有教學班6班,學生360多人,有教職工15名,其中專任教師12人,有大專學歷的4人。小學高級教師6人。合并后由于教學環(huán)境不斷改善和教學設施不斷完善,通過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學校的教育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正著手籌劃安裝校園網絡。相信再過幾年,通過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通過全校教師的努力,龍觀鄉(xiāng)金谷小學的明天為更好。
溫州市黎明小學創(chuàng)辦于1933年,1997年11月遷入新校舍,學校占地近16畝,建筑面積6878m2,由教學辦公樓、輔助用房綜合樓和食堂構成了學校的整體建筑格局。按現代化標準配置的教育設施齊全,擁有24個標準教室,設有電腦室、語音室、舞蹈房、音樂室、圖書閱覽室、自然實驗室、生活勞技室、書法繪畫室以及可以分別容納90人和260多人的多功能多媒體、階梯等各類專用教室和輔助用房,建有計算機校園網絡和電視臺,設有雙向閉路電視。學校還建有一個170米的環(huán)形跑道的塑膠操場,內設60米直跑道和籃球場。學校目前共有24個教學班,學生1037名,教職員工46名。 學校全面實行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領導結構合理,管理科學民主;教師工作積極負責,是浙江省陶行知研究會直屬實驗小學,2003年6月順利通過溫州市示范性學校的驗收。 現在,我們正圍繞“教育觀念要有新跨越,學校管理要有新舉措,校園建設要有新變化,教育質量要上新臺階”的工作思路,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以“小先生”制的研究為切入口,推進“新課改”進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努力把我校辦成一所讓人民滿意的學校。
清江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位于清江鎮(zhèn)石陣村,1994年創(chuàng)辦,由石陣、麻車、福山、清北、蔡岙等村小合并合成。占地面積6003平方米,建筑面積1538平方米,現有教學班10個,學生346人,教職工22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其中在職進修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有 15人,有多位教師參加本科班的學習。 教學設施基本配齊,有音樂室、電腦市、圖書室等,教學儀器、電教設備均按省II類標準配備,學校藏書量達7000余冊。 學校堅持以“德育為首、育人為本、教學為主”的辦學目標,以“文明、勤學、求實、創(chuàng)新”為校訓,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不斷改革課堂教學,努力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 學校以“三制”改革為契機,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種法規(guī)、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學校先后被評為“樂清市文明單位”“市行規(guī)達標學校”“樂清市三星級學校”等榮譽稱號,并積極申報“市綠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工作。
宋埠民族小學是平陽縣唯一的少數民族學校,又命名為宋埠第二小學。學?,F有8個教學班,學生340人;教師21人,平均年齡29歲。近幾年來,學校在縣教育局和昆陽學區(qū)的關心支持下,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近兩年,學校新建了一幢教學樓,體育、音樂、科學、信息技術等教學設備不斷完善;另一幢配有多媒體教室、圖書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多功能教室的綜合樓也將在近期動工。建好后,學校的教學條件將明顯改觀,基本實現了農村教育現代化。 學校非常重視德育工作,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和扎實有效的主題活動,不斷挖掘德育教育的閃光點,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樹立德育教育的品牌亮點。以濃烈的民族文化熏陶、激勵著每一個學生,讓校園每面墻壁都說話,使學生自覺把校園當作自己的家園和生活的樂園,實現健康而快樂的成長。目前,學校擁有一支充滿活力、大膽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的領導集體。以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為導向,努力讓每一位學生成人,讓更多的學生成才。新的時代為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民族小學將以此為契機,勵精圖治,科學規(guī)劃。在努力提高辦學水平,不斷擴大辦學聲譽的同時,不斷提升學校文化力,力爭辦一所學生、家長滿意、社會贊譽的民族特色學校。平陽縣萬全鎮(zhèn)宋埠民族小學,是平陽縣唯一一所少數民族學校。1990年經縣教育局批準成立民族學校;1996年定級為鎮(zhèn)級小學;1999年又名為宋埠第二小學。學?,F有8個教學班,學生340人,擁有教職工21人,大專以上學歷20人,現任校長徐建國同志。學校占地面積8525.6平方米。 學校領導班子以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大膽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學校以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為導向,堅持以“讓學生成才,讓教師成功,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為辦學宗旨,牢固樹立“辦規(guī)范加特色的學校,塑合格加專長的教師,育全面加特長的學生”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學校管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民主化建設。 學校非常重視德育工作,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特色鮮明和扎實有效的主題活動,不斷挖掘德育教育的閃光點,樹立德育教育的品牌亮點。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形勢,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處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深化“民族愛心社”活動,打造德育體驗活動品牌;以“愛的教育”為主線,扎實開展少先隊品德教育活動,打造“愛在民族”品德教育品牌;開展民族文化月和每月校園“民族吉尼斯”活動,打造傳統(tǒng)活動品牌。 新的時代為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民族小學將以此為契機,勵精圖治,科學規(guī)劃。在努力提高辦學水平,不斷擴大辦學聲譽的同時,積極創(chuàng)建民族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學校文化力,力爭辦一所學生、家長滿意、社會贊譽的民族特色學校。 2007-2011年所獲榮譽: 平陽縣二十佳滿意學校(2008) 溫州市行為規(guī)范達標學校(2010) 溫州市教育信息化達標學校(2010) 溫州市教學四項規(guī)范優(yōu)秀學校(2009) 平陽縣績效督導評估優(yōu)秀學校(2009) 平陽縣績效督導評估優(yōu)秀學校(2010) 平陽縣校園文化優(yōu)良單位(2009) 平陽縣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優(yōu)秀學校(2007) 平陽縣平安校園(2008) 平陽縣綠色學校(2009) 平陽縣禁毒教育三星學校(2010) 平陽縣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8) 平陽縣先進基層工會(2009) 平陽縣先進數學備課組(2009) 平陽縣標準化隊室(2007) 平陽縣紅旗大隊(2010) 平陽縣紅旗大隊(2008) 辦學理念:辦規(guī)范加特色的學校,塑合格加專長的教師,育全面加特長的學生。 辦學宗旨:讓學生成才,讓教師成功,讓家長放心, 讓社會滿意
嘉興市秀洲區(qū)新塍鎮(zhèn)康和橋小學全?,F有教職工101人,其中在職教師90人。學校規(guī)模36班,學生1500余人,其中西塘小學本部24班,學生1000余名,平川小學分部12班,學生近500名。學校各類教學設施完備,兩校建有標準的塑膠運動場,專用教室十二個,班班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學校建有校園廣播系統(tǒng)、閉路電視系統(tǒng)、網絡電視直播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辦公系統(tǒng),初步實現了校園數字化管理。
嘯秋小學坐落在三垟街道池底村,系臺胞何朝育先生、何黃美英女士于1994年歸國探親 ,為大陸教育作貢獻、獻愛心捐資建造的,以他們父輩芳名取名為“嘯秋小學”。學校占地面積8892㎡,建筑面積2450㎡ ,現有班級12個,教師24名,師資力量強大,80%是年青肯干的教師,本科學歷50%,大專33% ,中師17%,其中有區(qū)級的名師培養(yǎng)對象、區(qū)級骨干教師、區(qū)級新苗。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