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2-12 10:25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復習導入
回憶上節(jié)課已經(jīng)講過的地球自轉,地軸,赤道的相互關系,指出赤道與地軸垂直。學生回答相關知識點,鞏固回憶,加深印象。
第二步:新授
環(huán)節(jié)一:講解并感知黃赤交角
教師配合板書開始講解黃赤交角的定義,首先介紹地球赤道平面,是傾斜的并且垂直于地軸,其次介紹黃道平面,是地球繞日公轉的水平軌道。指出兩者之間的夾角,命名為黃赤交角。然后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黃赤交角的形成,在頭腦中形成立體模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黃赤交角,教師可以類比,黃赤交角就像在寫字的時候,筆和桌面的夾角。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與之相關的角度變化,黃赤交角是23°26′,黃道面和地軸的夾角是66°34′,黃赤交角即回歸線的度數(shù),回歸線和極圈是互余關系。
環(huán)節(jié)二:學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地球是傾斜著繞日運動,那么在運動的過程中,太陽照射的位置會發(fā)生變化,在不同的位置出現(xiàn)不同的景象,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具體分析。
(1)宏觀上觀看地球繞日公轉圖,找到春秋分日,冬夏至日的位置及日期。
(2)講解太陽直射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時,地球上晝夜具體情況。
這一部分內容是重點,需要詳細講授,同時借助地圖,學生才能直觀的認識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講解完成后,教師需帶領學生一起總結:
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秋分日至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
根據(jù)總結的規(guī)律,請學生先自己畫太陽回歸運動圖,總結回歸年的形成,再由教師檢查指正,師生共同總結。以梳理知識體系,完成第一部分內容的掌握,同時學生學會繪制太陽回歸運動圖。
之后,請學生觀察太陽回歸運動圖三線圖,分析赤道地區(qū)、南北回歸線上、南回歸線以南和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太陽直射情況。得出結論:一年中南北回歸線之間太陽直射兩次,南北回歸線上太陽直射一次,其他地方無直射。
第三步:鞏固
請學生閱讀資料卡,更進一步地了解黃赤交角是會變動的。
第四步:小結
學生自主總結,老師適當?shù)臅r候予以補充。
第五步:作業(yè)
繪制黃赤交角示意圖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三線圖,并看圖說話,總結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四、板書設計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