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23-04-03 14:13 遼寧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1.某國出現(xiàn)經(jīng)濟衰退,該國可以采取的調(diào)控措施是( )。
A.提高再貼現(xiàn)率 B.提高銀行基準利率
C.增加稅收 D.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1.D【解析】這個題目考查的是經(jīng)濟常識。國家出現(xiàn)經(jīng)濟衰退時,應該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相結合的方法,刺激經(jīng)濟復蘇。財政政策上,政府可以減少稅收和增加政府支出;貨幣政策上,央行可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再貼現(xiàn)率、購進有價證券和降低基準利率。所以選D項。其他三項都是治理通貨膨脹的手段。故本題選D。
2.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的法醫(yī)學著作《洗冤錄》的作者是( )。
A.宋慈 B.朱熹
C.狄仁杰 D.李時珍
2.A【解析】這個題目考查的是人文常識。宋慈,字惠父,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法醫(yī)學家。建陽(今屬福建)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xiāng)。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于南宋理宗淳 六年(1246年),享年六十四歲。早歲習儒,入仕后經(jīng)歷十余任地方官,多負刑獄之責,終于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一生經(jīng)辦案件數(shù)不勝數(shù)。逝世前兩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錄》五卷。此書是其一生經(jīng)驗、思想的結晶,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部法醫(yī)學專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圖納圖·菲得利寫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類著作要早350多年。故本題選A。
3.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區(qū)傳開,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對話:
甲說:“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三人中的一位做的”。
乙說:“我沒做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說:“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說:“乙說的是事實”。
經(jīng)調(diào)查,證實這4人中只有兩人說的符合實際。由此推出( )。
A.是甲做的好事 B.是乙做的好事
C.是丙做的好事 D.是丁做的好事
3.B【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型。題干有若干論斷和真假限定,確定為真假推理。第二步,分析題干,進行推理。題干中沒有矛盾或反對關系,可以使用假設法。根據(jù)題干,丁說“乙說的是事實”,如果丁說的是真的,那么乙說的事實,則乙說的是真的,所以乙與丁同真同假,以其為突破口解題。假設丁和乙為真,即乙的話“是丙做的”為真,則甲的話“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也為真,則有三個真,與題干不符,可以推出丁和乙為假,進一步推出甲和丙為真。根據(jù)乙的話“不是我做的”為假,可得:是乙做了好事。因此,選擇B選項。
4.數(shù)世紀以來,經(jīng)濟學家堅信沒有什么能在效率上敵得過自由市場。競爭不受約束的結果是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產(chǎn)品,以及更多創(chuàng)新和更大范圍的選擇,但市場力量也讓人們變得更沒有道德、更自私。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在這個話題上不乏思考。但是有關這個話題的經(jīng)驗型證據(jù)的“供給”沒能跟得上需求。德國行為主義經(jīng)濟學家為此做出了貢獻。這些實驗經(jīng)濟學家經(jīng)過實驗得出結論:“相對于個體所陳述的意愿,市場的相互作用彰顯出了道德價值下降的傾向性。”看來不帶個人色彩的市場減少了個體的社會責任感。當交易取代個人決策,內(nèi)疚感被分化了。其他參與到有道德問題行為的人的旁觀,也許會增加他們效仿的意愿。
作者通過文段主要表達的是( )。
A.自由市場的效率很高,能帶來更實惠的價格
B.德國經(jīng)濟學家指出市場會使道德的價值下降
C.市場的交易會使人們的道德感弱化
D.市場應防控有道德問題的人參與其中
4.C【解析】主旨概括題。“但”引領的轉折句后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句,即“市場的力量也讓人們變得更沒有道德,更自私”,同義替換可得C項。之后的文段是對該主旨句的解釋說明。
5.某班級共有50名學生,某次考試后發(fā)現(xiàn),所考的三門課程得分優(yōu)秀率分別為10%、20%和16%,三門不及格率分別為12%、18%和10%,問如果在該班任選一名學生,至少有一門課程得分優(yōu)秀且至少有一門課程不及格的最大概率為多少?( )
A.20% B.16%
C.46% D.40%
5.B【解析】成績優(yōu)秀的科目和不及格的科目不可能是同一個科目,假設這三個科目分別為A、B、C,對于某同學而言只能是A優(yōu)秀,且B或C不及格,因此概率最大的情況為C優(yōu)秀(16%),且B不及格(18%),這兩者交集最大為16%。故本題選B。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云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備考資料預約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