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日期:1956年 學費:800元/學期
學校政策:區(qū)域招生
隸屬單位:溫州教育局
學校地址:溫州泰順羅陽鎮(zhèn)打鑼坪
泰順縣第二中學,位于泗溪鎮(zhèn)溪東底葛藤坪,東距泗溪鎮(zhèn)約一公里,西臨下橋村。學校坐北朝南,背靠獅子山,南朝將軍峰。東、南、西、北四溪匯集于此,形成合流,拐彎向南流去。校門口有一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清代樓式木拱橋溪東橋飛架東溪之上。整個校園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這里山清水秀,風景獨佳。古有“泗水迥瀾”之稱。
學校1956年創(chuàng)辦至今,幾經周折,幾度風雨,在艱辛中跋涉前進。三十五年來,她大致經歷了1956年至1965年的初創(chuàng)時期,1966年至1977年的折騰時期,1978年至今的振興時期。
1956年4月12日,泰順縣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泗溪小學創(chuàng)辦初中班,以利工農子弟就近入學。暑期抽調四名骨干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首手招收初一新生112名。9月,正式開學,校址臨時設在泗溪小學西側。以一幢兩層泥房充作教室及教工宿舍。同時,正名為泰順縣第二初級中學,并由當時泗溪區(qū)委書記楊欣來兼任校長。10月,吳克非副校長到校主持校政。辦學條件簡陋,教學任務繁重,教師不辭勞苦,積極工作,勤于教學。
1957年2月,吳克非副校長離任。姜志華接任副校長,主持校政。因臨時校址已不適用,學校多次向縣委奔走呼吁。經多方協(xié)商,時任縣委書記張育青決定擇新址于獅峰南麓溪東底,將溪東“娘娘宮”“陳大翁宮”及“居士林”劃歸學校作為校舍。擇址既定,當地群眾及全校師生同甘共苦,投入建校義務勞動,興建教室,平整操場。上半年落成一幢三間泥墻平房教室及廁所。9月,學校遷入新址,擴大招生,全校增到四個班級,學生200多人。10月,平整出100米跑道,迎接第一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同時,一幢磚木結構,擁有六間教室、一間儀器室及一間階梯形實驗室的兩層教學樓落成。教職員工由8人增到16人。學校初具規(guī)模。同年秋,組織全校師生前往革命根據地白柯灣、半崗、山后等地訪問,聽講革命斗爭故事。從此,教育學生沿著革命先烈足跡前進,便成為學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準確位置:溫州泰順羅陽鎮(zhèn)打鑼坪
公交車站:附近500米內沒有公交站
公交車:附近500米內沒有公交車
公眾號
視頻號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小程序
APP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