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ingxia.hteacher.net 2024-05-23 09:02 寧夏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及《自治區(qū)教育廳關于印發(f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實施方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實施細則〉的通知》(寧教師〔2015〕169號)有關規(guī)定,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2024年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有關事項的公告,現就中衛(wèi)市教育局2024年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教師資格認定種類
(一)高級中學教師資格
(二)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資格
(三)中等職業(yè)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二、認定對象
中衛(wèi)市(含兩縣一區(qū))戶籍、持有中衛(wèi)市有效居住證的社會人員。駐衛(wèi)部隊(含武警部隊)現役軍人。就讀院校位于中衛(wèi)市的普通高校或具有中衛(wèi)市戶籍在外省就讀的2024年全日制應屆畢業(yè)生、在讀專升本學生和在讀研究生,全日制應屆畢業(yè)生須在2024年7月31日前取得畢業(yè)證書。在我市學習、工作和居住的港澳臺居民,且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法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參加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根據自愿原則,可在居住地或考試所在地申請認定相應的中小學教師資格,條件要求與內地(大陸)申請人相同。
三、認定條件
(一)思想品德條件
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教育事業(y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教師職業(yè)道德,堅持“四個相統(tǒng)一”,能夠履行《教師法》規(guī)定的義務,矢志做“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
(二)學歷條件
申請高級中學和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資格認定,應當具備大學本科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
申請中等職業(yè)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認定,應當具備大學??飘厴I(yè)及其以上學歷,并具有相當助理工程師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或中級及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三)普通話條件
普通話水平應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相應等級。申請語文、對外漢語教師資格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等級。申請語音教師資格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一級乙等及以上等級。申請其他任教學科教師資格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乙等及以上等級。
(四)考試條件
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或《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能力證書》且在有效期內。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實施方案》(寧教師〔2015〕169號)規(guī)定,已取得畢業(yè)證書的2015年及其以前入學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師范生和全日制教育碩士,可申請直接認定相應的教師資格。2016年及其以后入學的已畢業(yè)的全日制師范生,須獲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后,方可申請教師資格認定。
(五)申請任教學科條件
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任教學科,應與申請人持有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或《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能力證書》標注的任教學科一致。符合直接認定條件的申請人應與其所學專業(yè)一致。
(六)身體條件
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能夠適應教育教學工作需要,且在認定機構指定的體檢醫(yī)院體檢合格。
四、申請流程
(一)網上申報
1.申報網址
中國教師資格網(www.jszg.edu.cn),通過“網上辦事”欄目下“教師資格認定”服務入口,點擊“在線辦理”進行認定報名。申報時請按照網站提示及本認定公告要求,選擇現場審核確認點。
2.申報時間
中小學教師資格第一批次申報時間:2024年6月1日0:00—6月14日18:00。
中小學教師資格第二批次申報時間:2024年9月13日0:00—9月26日18:00。
3.選擇認定機構
中衛(wèi)市教育局負責中衛(wèi)市全市(含兩縣一區(qū))范圍內戶籍申請人申請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認定。
4.選擇考試形式
參加國家統(tǒng)一考試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的申請人應選擇“國家統(tǒng)一考試”;取得《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能力證書》的申請人應選擇“免試認定改革人員”。
5.上傳照片
須上傳近期免冠正面1寸彩色白底證件照(上傳格式為JPG/JPEG格式,不大于190K)。
《教師資格認定申請人使用手冊》請在中國教師資格網的使用幫助欄目查看。
(二)現場確認
1.時間地點
第一批次確認時間:2024年6月11日-21日(假日除外)
(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30)
第二批次確認時間:2024年9月18日-27日(假日除外)
(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30)
確認地點:中衛(wèi)市教育局三樓316室(中衛(wèi)市麗景街4號)
2.提交材料
網上申報完成后,申請人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本人攜帶以下材料進行現場審核確認:
(1)二代身份證原件(需在有效期內)。
(2)戶口本(集體戶口證明)或有效居住證,或駐衛(wèi)部隊證明及軍人有效身份證件。在居住地申請認定的港澳臺居民,提供當地公安機關簽發(fā)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所在地申請認定的港澳臺居民,提供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或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五年有效期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3)學歷證書:學歷信息通過認定系統(tǒng)比對的,可不提交。比對不通過的,須現場提交畢業(yè)證書原件和《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或《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報告》。港澳臺學歷還須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港澳臺學歷學位認證書》原件。國外學歷還須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原件。
(4)普通話證書:已通過認定系統(tǒng)驗證的,可不提交。沒有通過驗證的,須現場提交《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原件以供查驗。
(5)近期免冠正面1寸彩色白底證件照2張,須與認定網報照片一致(詳見附件2,自行下載打印填寫)。
《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由各認定機構在做出最終認定結論后統(tǒng)一打印。
(三)體檢安排
申請人現場確認合格后,按規(guī)定流程和體檢標準進行體檢,體檢要求如下:
1.體檢項目按認定教師資格檢驗標準進行體檢(教師資格認定體檢結論只對當次認定有效)。
2.現場確認合格后由市教育局統(tǒng)一發(fā)放《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檢表》,申請人在體檢表中須如實填寫既往病史項目,如有隱瞞,由申請人承擔相應責任。
3.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檢表》貼上申報時上傳同底照片,填好個人基本信息,每天上午空腹參加體檢。
4.體檢時間
第一批次體檢時間:2024年6月12日-6月21日
第二批次體檢時間:2024年9月18日-9月29日
5.體檢地點:現場確認合格后另行通知。
6.體檢費用自理。
體檢結果作為教師資格認定的體檢依據。申請人自行在認定機構非指定醫(yī)院體檢的,體檢結果不能作為教師資格認定的體檢依據。
(四)無犯罪記錄核查
根據《教師資格條例》第十五條規(guī)定、《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公安部關于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見》(高檢發(fā)〔2020〕14號)和《教育部關于取消一批證明事項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號)要求,教師資格認定機構要對申請人員進行性侵違法犯罪信息查詢,并商請當地公安部門核查申請人無犯罪記錄情況。對無法在我市公安部門核查的申請人,認定機構為申請人開具無犯罪記錄核查公文,由申請人自行到戶籍所在地公安部門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并提交認定機構。
(五)資格復審
完成以上工作后,中衛(wèi)市教育局將提交2024年認定人員申報材料至自治區(qū)教育廳復審。
(六)領取證書
認定機構依據審核情況做出認定結論,并為通過認定的申請人制發(fā)教師資格證書。由他人代領證書和《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的,需向認定機構提交《教師資格證書及認定資料代領委托書》(附件3)。
五、認定須知
(一)每個申請人每個自然年只能申請認定1種教師資格。
(二)持有中衛(wèi)有效居住證的人員申請教師資格認定,須在現場審核時間前,獲得有效居住證明。
(三)申請人應按要求進行網上申報、現場審核等,如因錯過申報時間、選錯認定機構或現場確認點、申報信息有誤或提交材料不全等原因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教師資格認定的,責任由申請人本人承擔。
(四)根據《教師資格條例》第十四條規(guī)定,認定教師資格應當由本人提出申請。申請人應認真閱讀本公告及所選認定機構公告要求,真實、客觀、誠信提出認定申請。
(五)持有中衛(wèi)市戶籍、并在我區(qū)高校就讀的應屆畢業(yè)生和在讀研究生,可選擇戶籍所在地、也可選擇學校所在地的認定機構申請教師資格認定。
(六)本公告未盡事宜請及時咨詢中衛(wèi)市教育局,咨詢電話:0955-7023043。
附件:
中衛(wèi)市教育局
2024年5月16日
原文標題:中衛(wèi)市教育局2024年教師資格認定公告
文章來源:https://www.nxzw.gov.cn/xwzx/tzgg/202405/t20240516_4540868.html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寧夏分校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