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中有效推進幼兒發(fā)展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9-28 14:51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華東師范大學 華愛華

一、判斷教師介入和指導幼兒游戲的有效性依據

國外有研究表明,成人介入兒童的游戲,會產生正面影響,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教師以一種敏感的、響應的、支持的方式與兒童進行互動,那么教師參與就能提高游戲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師對游戲進行操縱控制,提供太多的結構性限制,或為教學目的而打斷游戲,那么通常就會損壞游戲”。因為“成人在游戲中過度行使權力,將游戲過度結構化,從而抑制了兒童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游戲的能力,并減少了兒童在游戲中探素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承擔風險和進行同伴交往的機會”。所以,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頻率與幼兒的發(fā)展并非成正比,也就是說,幼兒在游戲時,教師的介入并非是越多越好。

那么,教師如何判斷自己的介入是否有效呢?在此我們給出三條檢驗標準。

第一,你的介入是否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如果你的介入是通過觀來察,在順應幼兒游戲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并推進了幼兒游戲的開展,那么就是“正效介入”。如果你的介入干擾和轉移了幼兒自己的游戲,使幼兒的行為變得被動而無趣,那么這個介入就是“負效介入”。

第二,你的介入是否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經驗,提升游戲水平。如果你的介入能使幼兒在積極情緒的體驗下,充滿興趣地得到一個新的知識或信息,懂得一個新的道理,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那么就是“正效介入”。如果你的介入,要求太高,幼兒接受時感到困難,使游戲變成了一種教學和訓練,那么就是“負效介入”。

第三,幼兒對你的介入是否積極響應。如果幼兒對你的介入置之不理,那么就是“無效介入”,你應當立即退出幼兒游戲,繼續(xù)觀察,而不強求幼兒。比起“負效介入”,這類介入雖然無效,但對教師反思自己的行為卻非常有用,因為教師可從中分析幼兒的游戲意愿和行為水平與自己的介入預期和指導要求之間有什么距離。所以,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意義上說,我們并不否定“無效介入”。相反,當教師對介入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我們鼓勵教師進行“試探性介入”,即使無效也無妨。我們相信,隨著教師經驗的豐富和專業(yè)水平的提高,正效介入會越來越多,無效介入會越來越少。

二、介入與指導幼兒游戲時的目標意識

為了通過游戲的指導推進幼兒發(fā)展,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就應該有比較清晰的目標意識,要清楚地意識到“我為什么要在這時候介入游戲”“通過我的介入和指導,將幫助幼兒獲得怎樣的經驗和發(fā)展”。下面的這個案例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點。

建構區(qū)里,圓圓正在用長方體小積木為小動物搭建一個動物園的圍欄,圍欄利用拐角兩邊靠墻,一條邊他全部用了紅色的積木,另一邊他用了紅—黃—紅—黃—紅—黃……的規(guī)律來搭,積木是豎立著并緊挨著排列了很長的一段,但是搭到最后一段的時候,紅色和黃色的積木沒有了,同樣大小的長方體小積木只剩下藍色、綠色和白色的了。他猶豫了下后,開始不加選擇地使用其他顏色毫無規(guī)律地接著搭,但是很快他又推倒了還未完成的這一小段無排列規(guī)律的圍欄,試圖離開,這時教師介入了……

根據這個游戲情景,教師一般會用什么方法支持和指導幼兒的游戲呢?

通過觀察分析,幼兒的游戲意圖已經很明確了,他要完成圍欄的搭建,且已具備AB模式排序的能力(一紅一黃),此時他遇到的困難是紅色和黃色的積木沒有了,且并不滿意自己用其他顏色搭的無規(guī)律的一段圍欄,所以他推倒了,但又想不出其他辦法。教師這時的介入應該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其目的是幫助幼兒完成圍欄的搭建,從而支持幼兒實現(xiàn)游戲意愿。

可以用什么方法指導幼兒完成這一段圍欄的搭建呢?關鍵在于教師的目標意識是否清晰。因為實際上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拉開積木之間的距離,進行等距排列;增加一種顏色的積木,如一紅一黃一藍排列;將積木從豎著排列變成橫著排列……。每一種方法都蘊含著一種發(fā)展,如果拉開積木之間的距離,使之增加長度,這是數(shù)量守恒;如果增加一種顏色,就是模式排序的擴展,使幼兒從原來的AB模式擴展為ABC模式;如果將豎著排列變成橫著排列,那就是在運用非標準化工具進行測量時,單位長度與總長度關系的一種測量經驗。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用繩子量一量,有多長的圍欄來搭,再用量出來的繩子長度放到已經搭好的圍欄處比一比,數(shù)一下還差多少塊積木。

對幼兒來說,無論哪一種方法,教師都用不著講很多道理,只要他采用了自己能夠接受的方法,并且非常樂意地完成圍欄搭建,就能獲得發(fā)展。但對教師來說,是否清楚自己所采用的方法與幼兒發(fā)展的關系,則是一種專業(yè)素養(yǎng),是教育行為自覺性的基礎。只要教師熟悉了《指南》,就會有清楚的目標意識,也就能根據幼兒的接受水平采用合適的方法了。

總之,活動區(qū)活動是實施《指南》的重要形式,在活動區(qū)中,幼兒主要是通過自發(fā)游戲來學習的,教師應當以《指南》為依據,通過對活動區(qū)材料的投放來支持幼兒的游戲活動,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分析和指導能助推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

關注公眾號

責任編輯:王道垣

教師教育網 教育信息網 人事考試網

>>更多教師資格證國考相關信息/資料查看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保教知識與能力》試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考前必考點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活動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教師對幼兒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小銜接2024年下半年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環(huán)境

精彩推薦

換一換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p>

咨詢
在線客服×